欢迎访问港城产业园区文化艺术网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文化长廊> 文旅知识>详细内容

什么是文学创作

来源:发布时间:2013.10.31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学作品 - 简介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

1、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2、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 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

3、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文学作品 - 内容与形式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渗透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具体说,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后创造出来的。它包含着客观因素——现实生活;也包含着主观因素——作家的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这主、客观因素的统一体,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的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容赖以显现的文学的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作品的形式是为表现作品的内容服务的。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由结构、语言、体裁等因素构成的。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应注意,形式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因素,它反过来以能给予内容以积极的影响。形式对内容的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完美的、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相同和相似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形式当中。其次,同内容比较起来,形式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它一经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适应新内容的新形式往往是在旧形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革新,创造而后才逐渐地形成。因此,我们要求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1] 

 

文学作品 - 基本特点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 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1、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2、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

3、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文学作品 - 主要区别


文学作品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决定了文学作品与科学家们的运用逻辑思维创作的学科著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区别可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从内容来说
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 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从形式来说
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从作者来说
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从读者来说
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从功能来说
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

从以上特征的比较中,可以认为,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文学作品 - 相关讨论


掌握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本质区别,我们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就能较有把握的进行标引了。当然,图书分类还有其特殊的一些规则,还必须根据这些规则来标引。

文学作品与文学研究著作
 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文学类图书包括两类图书资料,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和各体文学作品。

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图书是以探索、研究文学领域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著作,包括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史。这类图书属于逻辑思维的科学著作范畴,一般容易作出判断。较容易混淆的是文学评论中的“文学欣赏”这一类图书区分问题。

所谓文学欣赏,是读者观赏文学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以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形象为根据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过程。作为分类法中的类目,“文学欣赏”所收的是文学欣赏的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学欣赏活动的认识过程、文学欣赏的共鸣现象等一般规律。在《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中,“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合为一个类组,归到“I06文学评论、研究”类目中去。文学评论是文学评论工作者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帮助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现象,并总结创作经验、推动创作发展的著作。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往往包含作品欣赏的印象、直感的判断,因此,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是紧密相关的。指导读者正确欣赏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著作应归入“I06 文学评论、研究”及其相关下位类目。如,魏玉山著的《微型小说阅读与欣赏》, 以微型小说的文体及其特点为主线,分章论述微型小说的五个特性,每章附有例文六篇,每篇例文后有作品评析和阅读提示,其目的在于指导读者正确欣赏,应入I062.54。

此外,文学作品的简介、评析,也应归入“文学评论”。如,杨丽萍主编的《中外名著100部析读》,选辑100 部中外名著篇目(不收作品), 逐篇予以介绍性的评析,包括作者简介和作品析读,兼有赏析及资料的双重功用,入I061。 同样,徐波编的《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亦入I061。

但是,应该注意,以文学作品集(选)的形式编辑的,但又冠于作品欣赏、 赏析、选萃等题名的作品,不应归入“作品欣赏”,虽然也在作品之后编列了作者简介、注释等,但其主要目的还是提供作品阅读,因此,应作为作品归类。如:

《白话封神演义赏析》,(明) 许仲琳原著,入I422.4。
《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外国短篇小说卷》,柯岩主编,入I41。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作品欣赏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是提供阅读还是指导欣赏。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